方位
有利方位:东南部、西南部、东北部
有利颜色:绿色、青色、棕色
不利方位:西北方、西南方
不利颜色:红色、紫色、灰色
布局
棚位选择:选择地势平坦、排水良好的地块,避免风口和低洼处。
棚型选择:采用单跨或双跨结构,棚高3-4米,以利于采光和通风。
棚内分布:菌棒摆放整齐,留出适当的过道,方便作业和采收。
棚外设施:设置水源、电器、通风换气系统等配套设施,确保生产所需条件。
采光
充足采光:平菇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光照,棚内光照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。
避免直射:避免阳光直射菌棒,可设置遮光网或使用遮光率高的棚膜。
光谱要求:蓝光和红光对平菇生长有利,可选择透光率好的棚膜或安装补光灯。
通风
充分通风:平菇生长期需要良好的通风环境,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多余水分。
自然通风:尽可能利用自然风力,设置开窗或排气扇,保持棚内空气流通。
机械通风:当自然通风不足时,可利用风机或排风扇进行机械通风,加快空气交换。
温度
适宜温度:平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-25℃,不低于10℃,不高于30℃。
温度控制:夏季高温时,可采取遮阳、通风降温措施;冬季低温时,可采取保温、加温措施。
温度监测:实时监测棚内温度,及时调整通风和加温设备,保证适宜的生长环境。
湿度
适宜湿度:平菇生长的适宜湿度为70-80%,不低于60%,不高于90%。
湿度控制:夏季高温高湿时,可采取通风除湿措施;冬季低温低湿时,可采取加湿措施。
湿度监测:实时监测棚内湿度,及时调整通风和加湿设备,保证稳定的生长环境。
其他因素
环境卫生:保持棚内清洁卫生,及时清除废弃菌棒和杂物,避免病虫害滋生。
水质要求:浇水使用干净、无污染的水源,避免灌溉过量或过少。
施肥管理:根据平菇生长情况,适时施用氮肥、磷肥和钾肥,满足其营养需求。
病虫害防治:加强日常监测,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,确保平菇健康生长。
经验案例
菇大棚采用东北部方位,棚内光照充足,通风良好,温度和湿度控制得当,平菇生长健壮,产量高。
菇大棚由于地势低洼,排 drainage 不畅,棚内经常潮湿,导致平菇易患病,产量低下。
平菇大棚摆放风水涉及方位、布局、采光、通风、温度、湿度等多个因素,合理安排这些因素,可以为平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,提高产量和品质,助力平菇种植业的发展。